2022年7月18日-23日,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办,航空航天学院机电工程系承办的第四届厦门大学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暑期学校在线上成功举办。受疫情影响,本届暑期学校主要通过线上平台开展,此次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16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代表作为嘉宾,旨在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以及青年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成果与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创新学术思维。
本次暑期学校主要介绍了微纳传感与生物医疗、磨削与切削制造、汽车底盘技术、机器人及工业5.0、柔性传感器、新能源与新兴材料等热门研究方向,包括传感器技术、微纳结构与传感驱动、深度学习、医疗诊断、汽车智能化、超精密加工装备开发与工艺、机器人关键技术等主题。邀请到的专家及学者有:薛晨阳教授、殷国栋教授、胡豁生教授、谭秋林教授、罗家佳研究员、黄沿江教授、沈彬教授、李鑫副教授、苏亮高级工程师、韩伟青年研究员、林亮亮高级工程师、刘超高级工程师、杨晓锋高级工程师、李思思研究员、吴德志教授、王振忠副教授。
本次活动共吸引近300名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以及青年科研工作人员报名,覆盖本、硕、博、科研人员等多种学历。报告中每位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独到见解。在报告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探讨交流,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报告的互动中。此次暑期学校极大扩展了学员们的科学视野,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参与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图1 暑期学校部分授课截图
图2 暑期学校讲座现场
部分学员暑期学校学习心得:
“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本次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暑期学校,通过这次暑期学校的学习,我加强了对前沿制造的认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好地了解了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景。”
“各位教授和专家讲的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够吸引我去探索新的科研领域,教授们的讲解引起了我极高的兴趣,在课后我也是搜索了一些相关文献,做了一下功课。在以后的硕士研究生时间里我会继续探索。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有了一些基础的了解并且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了许多老师、教授的成果分享,颇有感触,对我今后的学习方向更加的明朗,非常感谢厦门大学有这么一个好的活动,希望明年还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提供给各位工科学子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再次感谢厦门大学微纳制造与智能制造暑期学校!”
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按照报告先后顺序):
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谭秋林 | 中北大学 | 面向高温等特殊环境的传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
吴德志 | 厦门大学 | 微纳结构与传感驱动 |
殷国栋 | 东南大学 | 汽车智能化电动底盘设计理论、方法与控制研究 |
罗家佳 | 北京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建模与AI辅助诊断 |
李鑫 | 厦门大学 | 基于微纳结构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薛晨阳 | 中北大学 | 微纳传感与医疗诊断 |
苏亮 | 厦门金龙客车工程研究院 | 智能集成底盘技术研究 |
韩伟 | 复旦大学 | 电解加工在微纳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 |
王振忠 | 厦门大学 | 大口径光学非球面高效超精密磨抛装备及工艺应用研究 |
林亮亮 |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面向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用刀具的研究 |
刘超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硬质合金发展史 |
胡豁生 |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 | Intelligent Robots for Industry 4.0 and Industry 5.0 |
黄沿江 | 华南理工大学 | 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
杨晓锋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 先进封装的质量与可靠性评价技术 |
沈彬 | 上海交通大学 | 数字孪生驱动的切削加工过程建模与仿真 |
李思思 | Fraunhofer IMM |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micro and nanoengineeing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